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我国可燃冰开发走在国际前沿

2023-05-23   羊城晚报   阅读量:8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李钢 何昱 邹丽珍

    “如何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和海洋能源安全,这是一个非常严峻也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在5月22日召开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以《海洋烃类能源有序开发的"负碳"路径》为题作主旨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建议。

    张偲介绍,海洋里面有丰富的烃类资源,包括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科研机构已经发现了南海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海域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也锁定了很多远景区、2个千亿方级矿藏区。

    可燃冰是21世纪公认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新型绿色能源。张偲表示,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领域,我国已从“跟跑”变成“并跑”并实现了“局部领跑”,走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沿。“尽管此前已经取得了两次试开采成功,要在2030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待解。”

    “可燃冰开采是把‘双刃剑’。”张偲表示,一方面,可燃冰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开采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管控。

    “所以,开采全过程必须原位观测、充分研究和实时评估其生态环境效应。”张偲说,在南海,由于可燃冰、天然气,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甲烷的分解、渗透,在海底往往会形成一个流体系统,可燃冰的分解、甲烷的溢出在海底形成的流体系统就叫冷泉,冷泉经常和可燃冰泡在一起。冷泉溢出的甲烷往往是海底微生物最主要的生源要素,可以通过利用它进行化能合成,甲烷转化成有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以后就推动、促进、启动了生态系统的食物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在海底形成了冷泉生态系统,也叫作“深海绿洲”。

    因此,他表示,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是绿色安全开采可燃冰的关键。

    张偲称,通过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实现样地原位研究和陆地上的保真模拟实验相结合,揭示深海微生物的化能合成生物固碳的机制,筛选出高效的固定甲烷的菌种,为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关键的碳中和技术,实现海底烃类能源资源的“负碳”有序开发。

编辑:邓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