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上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专程看望慰问中科院孙钧院士

2021-08-26   上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阅读量:93

    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是上海市民防办公室科研专家库特聘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8月24日,市民防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姜执伟一行专程看望慰问孙钧院士,代表市民防办党组衷心感谢孙院士为上海民防科研工作和事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姜执伟详细询问了孙院士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认真听取孙院士对民防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就院士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https://sghimages.shobserver.com/img/catch/2021/08/26/1cd0f3fa-3d6c-4770-ab67-7dae56d1998e.jpg

    期间,姜执伟向院士介绍了民防工作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平战结合,融入城市建设,建好民防工程,推进“数字民防”,在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公益化使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希望院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上海民防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建议,面向“十四五”共同推动超大城市现代人防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市民防办科宣处、科研所负责同志参加慰问活动。

https://sghimages.shobserver.com/img/catch/2021/08/26/c0240a39-9c14-42d6-adb6-d54a1499d889.jpg

    孙钧,男,祖籍浙江绍兴,1926年10月生于苏州。1949年6月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早年(1954~1956)随苏联桥梁专家И.Д.斯尼特柯教授学习并担任专家技术口译,修毕副博士学位课程并写作论文。1980~1981年去美国留学,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高访教授。

    他青年时期在母校交通大学任教,1952年秋全国院系调整,转调同济大学任讲师(1953)、副教授(1962)和教授(1979)迄今。195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1991年经选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改任院士。特许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享受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

    - 学术成就 -

    岩土介质流变力学方面:对非连续岩体“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的蠕变机理和时效应力重分布、软弱岩土体的非线性流变属性、流变参数辨识、岩体流变断裂、渗水岩体中膨胀围压、渗流与蠕变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围岩稳定性和隧洞支护受力的影响等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的学科前沿课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拓宽和丰富了本门学科的学术内涵及其工程实用价值。

    地下结构工程技术方面:将岩土力学、工程计算力学、地下结构与施工、系统分析以及优化理论等相关学科交叉溶合,开拓和建立了在地下工程结构物中考虑不同工况、不同施工受力阶段与逐次分步开挖效应的力学理论与分析方法,并使之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已在多处水电和市政地下工程中采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地下结构抗爆动力学方面:对锚喷支护的抗爆动力性能、坑地道结构在核爆冲击波作用下与岩土介质动力耦合力学效应以及冲击行波与浅埋地下框架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建立了新的分析理论及其数值计算方法,成果不仅已获工程采用或纳入规范,且对该分支学科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在岩土力学和地下工程的应用方面:开拓并发展了城市环境土工学的学科分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工程施工变形作智能预测与控制,研发了地铁隧道盾构掘进工程数据库,多媒体视频监控,以及图形、图像的三维动态可视化描述,在深大基坑和盾构工程中多处成功采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事高等教育方面,他受命在同济大学创办了国内第一个《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1960),该专业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研究生专业、地下工程结构研究方向,1981)、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1986)和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的建站点(土木、水利,1986)。孙钧是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

    在教学工作方面,孙教授自六十年代以来已培养研究生百余名,其中1981年后已培养博士学位毕业生近80名,在学博士生12名、出站“博士后”16名、在站2名。以他命名的学术梯队和院士研究室集体,正在为我国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事业的发展而积极努力。

    供稿:科宣处

    资料来源:同济大学校史馆

    编辑:吴苑琪

    审核:冯书军 陆文良

孙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