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美的科学”将成为重庆新特色

2021-07-25   重庆日报   阅读量:68

    人物名片

    邹才能,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家。1963年出生于重庆,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创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第一个发现北美以外更古老的页岩气层系和具有工业价值的纳米孔隙,首创“人工油气藏”开发概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一直关注重庆的发展,还经常回到家乡,为重庆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

    7月22日,在2021年“科创中国”院士专家重庆行活动中,邹才能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在他看来,重庆特色不仅有美景、美女、美食,未来,通过赋予美丽山城更多“美的科学发现、美的技术发明、美的创新创造、美的人文心灵”,“美的科学”将成为新的重庆特色。

    谈能源产业:

    重庆具备“气、热、氢、储”多能互补的基础和潜能

    “重庆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页岩气更是重庆的一张‘能源名片’,不仅资源丰富,在勘探开发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邹才能表示,一方面重庆要继续加快常规气与页岩气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关注包括致密气和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气开发,这两类气资源在重庆都较为丰富。

    他认为,重庆具备“气、热、氢、储”多能互补的基础和潜能,除了继续加快天然气开发,重庆还可以发展其他多种能源产业。

    “热”即地热能,重庆地区温泉多,地热资源丰富。未来,重庆可以对地热资源进行研究评估,不仅作为旅游资源,还作为能源产业来发展。

    “氢”即氢能,重庆两江环绕,丰富的水资源和富余水电适宜发展电解水制氢,可以加强氢能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研发与制造一体化的“西南氢都”。

    “储”即储气库,目前重庆的储气库已初具规模,未来还可以发展得更快,具有200亿到300亿立方米的储气库发展潜力。发展储气库不仅能带动重庆经济发展,对保障国家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都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重庆可以加强高效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储能技术带动其他高新技术发展。“希望储能成为重庆经济的又一增长极。”他表示。

    谈青年成长:

    常引导学生要“尽心尽善尽美”

    邹才能是一个“工作狂”,节假日都很少休息。他说,这是自己学生时代在导师影响下形成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而且他也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天刻苦学习。

    除了每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邹才能每天还要看跨学科书籍,走1万步以上的路,走路时还要总结自己的工作。“有很多新认识就是走路时形成的。”

    邹才能谈到,青年要有追求,还要有点爱好。他很喜欢武术和摄影。在他看来,武术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帮助体悟人生,而摄影可以让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尽心尽善尽美”,这是邹才能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他表示,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多努力,希望青年学生都能尽可能做到更好。

    谈科技创新:

    未来重庆特色将从“三美”变成“四美”

    在重庆考察调研期间,西部(重庆)科学城给邹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引进高科技人才将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关键点。

    “在顶层设计上,可以根据中长远规划目标,定向吸引需要的领军人才和团队。”他说,不仅要引进院士等顶尖专家,还要引进相关团队,最终形成创新链,让高科技人才扎根重庆、创新创业。

    此外,邹才能表示,重庆应在高校建设方面多下大功夫,通过高校培养更多人才,实现引进和培育并举,进一步支撑科学城更好地发展。

    “随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重庆特色将从过去的‘三美’变为‘四美’,不仅有美景、美女、美食,还有‘美的科学’。”邹才能说,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除了爬坡上坎形成的攀登科技珠峰的精神,滔滔长江水、嘉陵江水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创新创造精神,相信重庆会成为一座具有浓厚科研氛围、高水平科学素养的创新之城。

    记者:张亦筑 见习记者 张凌漪 | 编辑:李振兵

邹才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