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成都跑起来

2014-05-04   央广网搜索   阅读量:28

磁悬浮车在环形轨道上实验。摄影记者 刘海韵磁悬浮车在实验室的环形轨道上进行实验。  开栏语  科研力量的强弱,不只反映了一座城市是否具有追求创新卓越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了城市对未来发展的谋划。  今日起,本报推出的《成都实验室》特别报道,将把眼光投向那些扎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实验室、以及那些埋头在实验室中的人们。它们,或许就低调地扎根于你每日经过的校园;他们,或许就和你住在一个小区。这些不为外界熟知的人和物,却是支持成都这座城市创新与进步的灵魂。  现在,请随我们一起,走进高校、科研院所里的“成都实验室”。当看到成都有如此多赶超世界先进的“高大上”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物,请您一定不要太过惊奇。  成都商报记者 江浪莎 摄影记者 刘海韵  核心提示  实验室建成以来,完成我国几乎所有机车车辆的动力学研究,开展动力学参数的设计与优化;完成我国几乎所有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台架试验,验证动力学性能,优化悬挂参数,进行故障状态的安全性评估。在2004年开始的高速动车组创新研究中,实验室更是在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轮轨关系、弓网关系和流固关系研究中,从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到跟踪试验,在我国高速动车组的创新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手指按在指纹识别器上,“滴”的一声,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门,开了。  一个巨大的工厂式实验室呈现在眼前,人忽然变得极为渺小。在高约30米的空间中,轨道、火车车厢、轮轴遍布视野,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大型机械停放其间,造型独特。  1989年开始筹建的这间实验室,年纪已经超过了如今慕名报考它的“90后”研究生。1993年,世界第二台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在此诞生,经它测试的列车飞驰在京津、京沪等动车线上;2005年,实验室主任张卫华关于受电弓混合模拟的研究论文,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Thomas Hawksley金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荣誉;2014年,国内首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正在这里研发……  而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堪称“大佬”的沈志云、钱清泉、翟婉明三位院士,也全部出自这间实验室。他们跟实验室里的大型机械一样,平时沉默而隐忍,但总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能量,一次次改写中国轨道车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