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中国院士馆

钱学森

(1911.12.11~ 2009.10.31),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和“中国火箭之父”。

  • 1

    逐梦科技强国需要精神标杆

    近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礼赞·科学家精神”活动赢得科技界一片叫好。活动通过故事讲述、话剧片段、书信朗读等形式,缅怀大师事迹,重温高贵的精神,继往开来,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向科学大家的致敬,也是激励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的号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标记一个时代科学成就的,往往是勇攀高峰的探索者群像;而彰显他们魅力的,又通常是求索中留下的精神印记。大概谁都不会否认精神的力量:包括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在内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怀着科学报国的热忱,历尽艰险、饱经坎坷,创造了“两弹一星”的辉煌。他们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几代航天人前仆后继、攻坚克难,续写了“嫦娥”奔月、神舟飞天、北斗导航的壮丽篇章;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肩负创新使命,积极追踪科学前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倾注了几乎所有的心
  • 2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向全国人大提出两件建议

    原标题:“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向全国人大提出两件建议2003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钱学森请辞“院士”称号》一文,感人至深。文章谈到,钱学森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但他对中国院士和外国院士这些荣誉称号却看得十分淡薄。1985年,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邀他访美并授予他两院院士称号,被他拒绝。钱学森1955年回国,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钱老当然十分珍惜这一荣誉,并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各种学术活动。但到晚年,当他行走困难,不便参加学术活动后,便于1992年给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写信,主动申请辞去学部委员的称号。<imgsrc="http://pic.ckcest.cn/crawlerdata/YuanShiDongTaiTest/5d5c0fce-8545-11e7-b439-0016
  • 3

    钱学森:我国工程哲学的先驱和开拓者

    工程哲学是我国学者与欧美学者在21世纪初几乎同时创立的一个新的哲学领域。在工程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前,很多优秀的学者和科学家对工程的哲学反思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我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世界一流工程大师”(徐匡迪,《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序),他关于工程和工程科学的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的论述,是工程哲学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1945年4月,欧战刚停,钱学森随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赴欧洲考察战时航空、导弹等技术,并参与起草涵盖航空、导弹、电子、核技术等当时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前瞻性报告《迈向新高度》。1947年夏,钱学森回国先后在浙江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发表题为《工程和工程科学》的学术讲演,传播工程科学思想。1948年,钱学森将在国内三所大学的同名讲演整理成文发表。他把工程科学定位为沟通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是一门新的知识体系。钱学森将工程区分为“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层次,他强调这两个层次都是面向实践的。他指出,工程是什么呢?工程就是要客观地改造,科学地改造客观世界。科学地改造客观世
  • 4

    钱学森从原子弹上 挣10元钱奖金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原子弹被成功研制出来之后,很多和钱学森认识的人,非常关心他领了多少奖金,有事无事遇到钱学森就问他这个问题,钱学森每次都是笑了笑,然后说这是国家机密不能透漏出去。有一次他的好朋友郭永怀来看望他,也问了这个问题,面对追随自己回国的老朋友,钱学森不能搪塞,平静地说:给了一张。郭永怀问是空头支票么?钱学森神秘地说:比那要大,空头支票只是一张纸,而我这可是10元钱。郭永怀惊讶地张大了嘴问:什么,那可是原子弹啊,怎么就给10元钱?钱学森点了点头说:对,就是10元钱,我还是最多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一共给了1万元,但不是给我本人的,是给整个单位的奖励,每个人都需要分到。郭永怀插话说:你们的研究院很大,人也很多,1万元好像每个人还分不到10元。钱学森说:还是你懂行,对,单位的领导不想出现有人领不到钱的情况,又拿出来十几万元,最终,勉强够了,按照三个等级,我是最高的一等10元。郭永怀问那你研究期间领过么?钱学森说:没有,从1964年开始研究,一直到爆炸成功,我从来没有领过奖金。然后,钱学
  • 5

    回忆钱学森:两弹一星,关怀铸就奇迹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主席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来到了第一桌,他热情地用湖南话招呼:“学森同志,请坐这里。”中青年科学家钱学森坐在毛主席右边的贵宾席,成为宴会厅最受瞩目的焦点。钱学森后来知道,是毛主席审看宴会来宾名单时,亲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37桌勾到了第1桌。毛主席高兴地对钱学森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我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挥我国的经济建设。”钱学森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这是他第一次与毛主席对话,深深地感受到毛主席对自己的关怀。2月4日,钱学森向叶剑英和陈赓汇报了研制发展火箭、导弹事业的初步设想和蓝图。在叶剑英和陈赓的引见下,他第一次单独面见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亲切地拉着他的手到沙发前坐下说:“学森同志,刚才叶帅向我谈了你的想法,我完全赞成。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尽快把你的想法,形成一个书面意见,包括如何组建机构,调配人力,需要些什么条件等等,以便提交中央讨论,好吗?”面对亲自组织营救自己回国的开国总理,钱
  • 6

    回忆钱学森:大官待遇一样不要

    钱学森,被中国亿万人誉为科学的旗帜、民族的脊梁、华人的典范。由于他的巨大贡献,中国导弹、航天科技至少跃进了20年,大大加快了中国强国步伐。因此他获得“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荣誉。钱学森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但在他心中,国家最重、个人最轻,事业最重、名利最轻。他曾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移居美国后,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并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钱学森一生默默治学,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职
  • 7

    毛泽东让钱学森当将军 称其力量大过五个师

    “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1956年。菊香书屋。“主席,”周恩来满面笑容进门,“我将你久盼的贵宾请来啦!”“啊!钱学森同志,”毛泽东走上前去,紧握着站在周恩来身旁有点拘谨和紧张的钱学森的双手,“盼了你好久罗!……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毛泽东伸出五个手指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毛泽东的平易近人,令钱学森初来时的拘谨渐渐放松。“学森同志,你那个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我仔细看过了。写得很好呀!”毛泽东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国家决定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一起奋力搞导弹。学森同志,我想请你这个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来牵这个头,有信心吗?”钱学森有点紧张:“主席,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怕干不好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用筷子在空中重重一晃:“你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还怕干不好?”在毛泽东磅礴气势的感染下,钱学森终于坚定地点了点头:“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解决钱学森的军衔问题聂荣臻拿着一份名单,匆匆向菊香书屋走去。“主席,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
  • 8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来源:茂名日报时间:2014-11-20“两弹一星”,是大国重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意志。“两弹一星”的缔造,离不开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其中有一个名字注定彪炳史册:钱学森。钱学森,浙江杭州人,生于1911年。他出身名门,天赋聪颖,1934年因成绩优异公派留学美国。学成之后又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等领域研究,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虽然身在美国,但是他始终惦念着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心潮澎湃,对妻子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但是美国政府却不愿放行,有一位军官声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美国联邦调查局甚至将他软禁起来。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他报效祖国的决心。1955年,钱学森成功寄信中国政府,恳请帮助归国。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通过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钱学森终于如愿回到祖国怀抱。归国之后,钱学森全身